首页> 关注此文用户还关注:

四大区域科普资源建设评估与分析

产出机构: 北京市科技传播中心
提交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产出日期: 2021-05-27   
发布日期: 2021-09-01   
作者: 郝琴;

 

摘要: 

以京津冀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长三角区域、成渝地区4个区域为评估对象,以2015—2018年全国 科普统计省级数据为面板,从科普资源密集度和科普资源利用度两个层面建立区域科普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分析 影响区域科普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社会化、法治化、数字化、专业化促进区域科普资源建设的建议。

关键字: 区域;科普资源;密集度;利用度;指标体系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在当代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工作中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2020年政府的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情况下,如何推动区域科普资源建设,优化区域科普资源要素流动和分配,提升科普资源利用率成为提升区域科普供给效率、培育创新氛围、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国内学者在科普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研究侧重科普资源效率或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全国或某一地区的评价,缺乏对重大战略区域科普资源的评估。本文以2015-2018年全国科普统计省级数据为面板,建立了一套评估区域科普资源建设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长三角、成渝地区四个重大区域为评价对象,对其科普资源密集度和科普资源利用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基于数据可获得性、指标全面性、指标平衡性原则,本文指标体系从密集度和利用度两个层面着手分析,科普资源密集度包括科普经费、科普人员、科普设施三个维度, 7个指标;科普资源利用度包括科普活动、科普传媒、双创发展三个维度, 8个指标,该体系共包含15个指标。根据数据进行标准化得分的计算,得出四大区域科普资源建设综合得分。

经计算,京津冀综合得分居首位,且各年保持稳定;长三角位居其次,但综合得分近两年略有下降;成渝平均综合得分保持在20以上;而大湾区(广东)各年波动较大,平均综合得分12.29。其中,京津冀三地形成三个梯级,分差较大,北京处于引领位置;长三角区域中上海处于第一梯队,江苏、浙江处于第二梯队,安徽处于第三梯队;大湾区(广东)2018较2015增长幅度最高,但整体得分较低,与其他区域第三梯队得分相近;成渝地区2018较2015整体呈下降趋势,重庆综合得分高于四川。

从四个区域密集度得分看,2015-2018年各区域科普资源密集度发展平稳,只有大湾区(广东)2016年数据激增,2017数据降幅较大。京津冀三地中,北京和天津的科普资源密集度排名靠前,河北发展滞后;长三角各省(市)科普资源密集度排名分布均匀,上海和浙江分列2、3名;成渝地区处于10省(市)中部靠后位置,四川各年得分靠近,重庆在2017年数据出现较高增长;广东整体得分靠后,数据波动也较大。

在科普资源利用度层面,京津冀利用度得分与密集度得分相近,科普资源配置效率最高,其中北京利用度得分稳步增长;长三角、大湾区(广东)、成渝利用度得分均低于密集度。

根据上述评估结果,结合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来看,影响各区域科普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四点,一是科普经费来源单一,社会捐赠占比低;二是科普人员配置结构需优化,科普人员数量、科普创作人员、兼职科普人员相对有限;三是区域内存在科普资源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如京津冀三地中,北京资源密集度和利用度都远超天津和河北,长三角也存在同样情况;四是科普资源要素发展水平不一,对区域科普资源建设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同时面临疫情后社交距离的改变,疫情造成的社会疏离正在改变社会关系模式,而互联网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和高速运行,铸造了虚拟共同体,都对后疫情时代的区域科普资源建设提出了挑战。

综上建议,提高区域科普资源配置的社会化、法治化、数字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协同性、全域性、均衡性的科普资源建设运行机制。

“社会化”是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鼓励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等区域性科普主体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建立区域科普共同体,发挥区域科普联动作用,打造科普共同体,差异化推动区域科普资源分配,如已成立的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形式多元化、层面多样化的资金筹集机制,为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法治化”是指完善科普法规政策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出台区域科普协同政策或实施细则,如京津冀三地2016年签订的《京津冀科普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完善区域科普政策,健全政策体系,形成以科普法为核心,科普要素为扩展面的科普政策体系;消除政策空白点,特别是要在应急科普、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普产业发展、调动社会主体参与科普的积极性等方面,出台系统化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区域科普环境和氛围。

“数字化”是指应用大数据资源精准定位区域科普群体和需求,搭建区域云上科普平台;积极打造融媒体科普传播格局,加强与电视、广播、平面等媒体深度合作,激发传统媒体的科普活力;推进新媒体、自媒体等基于移动互联的“互联网+科普”新技术新形式的运用,拓展科普传播速度、广度、深度。

“专业化”是指加强区域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水平科普人才的培养机制,优化科普人员结构;增加科普创作人员岗位,积极调动相关人员志愿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通过政策及鼓励的方式,鼓舞高校、企业等机构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学生群体作为兼职人员参与科普事业,提升科普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

 

本文为《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1年第3期《四大区域科普资源建设评估与分析》缩略版,全文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