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此文用户还关注: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上传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产出机构: 安徽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 http://www.ahzwgk.gov.cn/xxgkweb/showGKcontent.aspx?xxnr_id=30556
发布日期: 2008-03-15   
上传时间: 2012-03-01   
政府发文编号:    
作者:

 

关键字: 

?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的通知》 ( 中发〔 2008 〕 18 号,以下简称《通知》 ) 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快交通枢纽、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年内抓紧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000 亿元; 2009 年统筹投入各类财政性资金 1400 亿元,安排重点项目投资 3000 亿元,力争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9000 亿元以上; 2010 年统筹投入各类财政性资金 1600 亿元,安排重点项目投资 4000 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11000 亿元。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措施

( 一 ) 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到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920 亿元,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年内安排投资 25 亿元,开工建设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合肥至蚌埠客运专线,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合肥新机场迁建,芜申运河航道整治,蕲县船闸,以及裕溪口复线船闸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黄山至祁门等 4 条高速公路;建成巢湖港巢城港区一期工程,以及铜陵件杂货码头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2009 年,安排投资 370 亿元,加快京沪高速铁路安徽段等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宿州至淮安铁路,阜阳至六安铁路,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合肥至西安铁路 ( 安徽段 ) 复线电气化,阜阳至新蔡等 5 条高速公路 ( 段 ) ,望 ( 江 ) 东 ( 至 ) 长江公路大桥,池州九华山机场,以及阜阳船闸等项目;建成六安?潜山、六安?武汉、阜阳?周集等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港综合码头。当年新增高速公路 240 公里 ,新改建国省道 1000 公里 、农村公路 1 万公里 以上。

( 二 ) 加快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到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2350 亿元,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年内安排投资 162 亿元, 2009 年安排投资 1298 亿元。建设朱集东煤矿等 6 对矿井及选煤厂、铜陵电厂等 6 大电厂扩建工程及农村电网、城市电网、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煤矿建设规模 1750 万吨、电厂开工 460 万千瓦。大力发展生物质、风能等新能源,推进核电、中国铝业合肥节能环保电解铝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发展优质金属材料、水泥及非金属优质材料、煤化工业,重点实施马钢环保搬迁暨结构调整、海螺集团 3 条日产 1.2 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长江钢铁等企业压小上大、滁州硅产业、池州超细微粉、铜陵有色集团海外矿山、淮北矿业集团盐化、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淮化 60 万吨甲醇、合肥盐化、上海华谊 ( 无为 ) 化工基地等项目。

( 三 ) 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到 2010 年,共安排重点技术改造投资 1300 亿元,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年内安排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 100 亿元, 2009 年安排 500 亿元,重点实施奇瑞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江淮中重型载货汽车、华菱重卡、叉车集团叉车液压件,安庆船用中速柴油机三期,合肥熔安动力船用低速柴油机,以及华茂高档纺织品升级改造等项目;大力推进美的荣事达冰洗产业园、合锻工业园、美菱高新产业园、合肥航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前期及储备工作,大力推进船舶制造,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矿山、环保、节能、冶金、玻璃、水泥等装备制造业发展。

( 四 ) 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390 亿元,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粮食生产基地。一是大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支持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和菜篮子工程,实施农业产业化“ 532 ”提升行动,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大力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机装备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投资 31 亿元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程,新增耕地 4 万亩。二是加大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年内安排投资 15.6 亿元, 2009 年、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180 亿元,加快在建治淮骨干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和大型排涝泵站技改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实施治淮新三项和长江河段、巢湖、水阳江、滁河防洪治理等工程,大力推进引江济巢、引江济淮、下浒山水库及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130 亿元,建设农村公路 3 万公里 ,基本完成全省“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继续加大对农村沼气、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改厕、农村清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新农村千村百镇示范、扶贫开发等工程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五 ) 加快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到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500 亿元,其中 2009 年安排投资 200 亿元,全力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合肥京东方 TFT ? LCD 六代线、普乐 1000 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淮南煤矿瓦斯开采与综合利用等重大高新项目建设;二是开工建设合肥乐凯平板显示器材用光学聚酯薄膜等 12 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三是继续推进合肥电子信息、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园、合力工业园、铜陵电子材料、亳州现代中药、公共安全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 园区 ) 建设;四是完善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中心,建立省级以上工程 ( 技术 ) 研究中心 40 个、重点 ( 工程 ) 实验室 30 个和企业技术中心 100 个,建设 30 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 六 )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到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320 亿元,发展现代服务业。年内安排投资 5 亿元,开工建设华夏世贸广场暨物流综合基地、徽商物流中心、马鞍山长运物流港等项目; 2009 年安排投资 38 亿元,实施一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放心肉服务体系、省直属冷库、新农村商网、芜湖港煤炭储配库等建设项目;大力推进芜湖方特未来世界、合肥动漫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年内安排投资 10 亿元, 2009 年安排投资 110 亿元,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我省与韩国、日本等重点旅游航线,推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旅游业转型升级。

( 七 ) 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到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960 亿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 2009 年安排投资 420 亿元,建设 ( 包括续建 ) 一批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市、县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 2010 年,所有市、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所有市、县;推进长江、淮河、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工业污染治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保监测监察能力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两淮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 八 ) 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等政策,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 ( 皖政〔 2008 〕 89 号 ) 要求,通过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政府财政性资金支持、担保支持等,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扶持“专精特新”、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认真研究扩大内需带来的商机,全面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扩大地产品消费需求,大力提高产销率。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继续开展重点企业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扭亏增盈重点企业的支持。统一取消和停征 11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 九 ) 加大出口支持力度。省财政增加安排外贸促进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品牌建设和产品国际认证,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标准,开展出口产品研发,建立境外售后服务体系,以及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出口产业集群和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蚌埠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鼓励在省外出口的产品、设备从省内出口。省财政增加安排“走出去”专项资金,用于对外投资合作、总承揽承包工程单位的奖励,支持其带动我省机械设备等出口及劳务输出。加快滁州、池州、淮北、宣城、六安等市的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设,服务于开放型经济发展。

( 十 ) 加大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认真研究国内外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企业发展动态,充分发挥我省潜在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两个转移”,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和优势企业落户安徽。大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蚌埠、安庆三个国家级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提升现有园区建设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良好平台。采取“一项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潜力和后劲的项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我省优势产业。

( 十一 ) 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力度。一是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安排财政专项资金,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和支持企业更多地吸纳、安置劳动者就业,为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及时给予提供贷款担保和贴息。二是大力开展以创业带就业活动,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就业创业园区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成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创业服务;组织开展以“创岗位、稳就业”为主题的城乡就业百日帮扶、就业新起点等专项援助活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为“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农户”提供再就业、再转移服务。三是全力以赴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及时掌握农民工动态,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就近就业和创业就业,并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强化就业服务,继续推进劳务输出。四是关注毕业大学生就业工作,扩大“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岗位设置,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五是加快实施技工院校、农民工技能培训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街道、乡镇、社区就业保障服务站所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 十二 ) 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抓住央行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的契机,力争今年末新增各项贷款 1100 亿元,全力争取各银行总行加大对我省的信贷支持,扩大有效信贷投放。综合运用银团贷款、财政补贴、利率优惠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全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安居工程以及住房、省产汽车消费等信贷支持。强化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合芜蚌试验区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整合金融资源,吸引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产业投资机构来皖投资合作。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健全完善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联系机制,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 十三 ) 加快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到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445 亿元,其中年内安排投资 52 亿元, 2009 年安排投资 211 亿元。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特殊教育学校、普通高校基础能力、高等教育质量等重大工程,逐步实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逐步化解高校建设性负债,实施教育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加快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临床基地和中医院建设,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三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方志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统筹其他各类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 )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到 2010 年,共安排投资 289 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其中年内安排投资 34 亿元, 2009 年安排投资 132 亿元。一是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年内安排新开工建设 100 万平方米, 2009 年安排 150 万平方米, 2010 年安排 170 万平方米;二是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明后两年启动低保户和一般困难户危房改造 158 万间;三是推进淮南、淮北矿业集团棚户区改造 287 万平方米;四是启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及干支流低洼地移民迁建和建设保庄圩工作;五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引导开发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城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满足多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

( 十五 )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继续强力推进 18 项民生工程,在此基础上,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充实调整一批民生工程。 2009 年先期增加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政策性农业保险、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等项目,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将投入 210 亿元以上。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制度,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 ( 具 ) 补贴等标准,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工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务员津补贴政策,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增长情况,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城镇职工特别是低收入职工收入水平;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抚恤补助经费增长机制,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办法,逐年适当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

二、工作要求

有效应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抓好中央和省有关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 一 )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吃透中央《通知》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措施的着力点和总体要求,认真分析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我省造成的负面影响,准确把握国家政策重大调整为我省带来的难得机遇,审时度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只争朝夕、争分夺秒,抓紧启动各项具体工作,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争取社会更大投资,努力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二 ) 切实加大项目工作力度。迅速组织实施好第一批中央补助的项目,进一步简化资金拨付程序,保证国家资金按时拨付到位,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已经批准开工的项目,要逐个排出实施方案和开工时间,明确牵头领导和部门,力争年底前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重点围绕“四加快一提高”的投资导向,抓紧组织编报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项目。省、市、县和企业各层面都要有专门班子,加强项目谋划,建立、充实与中央政策相衔接的项目库。

( 三 ) 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国土、环保、建设、金融等部门要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各项审批条件,确保上报国家的项目达到可批程度,争取国家及有关部门核准通过一批重大项目。省内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各相关部门也要密切配合,加快审核审批进度。省政府建立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及时协调重大项目的衔接跟踪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做到上下联动,协调一致,力争在国家投资盘子中有更大份额。

( 四 )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要加强投资结构调整,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防止“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尤其要防止趁机大建楼堂馆所。要严格执行投资项目有关标准,加强工程监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防止铺张浪费,加大对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督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 五 ) 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继续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审批速度。打破常规,打破传统节奏,实行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的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要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执法行为,依法从严打击危害投资者的行为,营造安全、文明、法治的投资环境。

( 六 )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把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有关部门要找准自身位置,层层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加快工作进度,狠抓工作落实。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抓总协调责任,加强组织和统筹,形成推进合力。要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