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此文用户还关注:

创新社区社会规范固化的形成机理研究

产出机构: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提交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产出日期: 2020-03-27   
发布日期: 2020-07-07   
作者: 张汝斌;陈琪;周祥;邓艺

 

摘要: 从创新社区成员个体心理需求因素和创新社区组织规制引导因素共同作用视角出发,在整合身份效用模 型、理性行为理论、感知风险理论、组织成员角色外行为理论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模型。选用江浙沪 三地本科高校技术经济与管理领域学者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访谈,利用Smart PLS 2.0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 果表明:身份认同和风险厌恶正向影响社会规范固化,沉淀成本和转换成本正向促进身份认同;惩罚和忽视“反创新 社区组织行为”负向影响社会规范固化,奖励“亲创新社区组织行为”正向影响社会规范固化。
关键字: 创新社区;社会规范;固化;反创新性;跨界创新

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所面临的科学问题和研究任务往往出现在不同学科边界的交叉区间,需要借助跨学科的研究路径来解决。跨界创新正成为科学技术界、实体经济领域一个重要爆点。创新社区通过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持社区边界,形成和巩固社区专业知识并利于内部成员快速获取与共享,发挥积极社会功能。然而,这些社会规范的固化和过度实施,阻碍了科学技术跨界创新,不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当前创新社区与社会规范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缺乏对两者整合实证研究,具体而言,相对缺乏创新社区社会规范过度实施及固化阻碍跨界创新的实证研究,以及如何从国家、社会社区和创新成员个体层面进行系统设计干预对策思考。

一、研究过程

Stephanie Bair和 Laura指出创新社区存在三种共享的社会规范(研究优先事项、研究方法和绩效评估准则),这三种社会规范在社区成员个体心理需求驱动和创新组织规制引导下,不断得以固化和过度实施,从而形成坚实的社区边界壁垒,阻碍跨界创新的开展。

(一)创新社区成员心理需求因素对创新社区社会规范固化的影响

创新社区成员心理需求因素对创新社区社会规范固化的影响作出四个假设,具体如下:

H1:成员身份认同需求正向影响创新社区社会规范的固化,阻碍创新社区的跨界创新;

H2:对沉淀成本痴迷正向影响创新社区成员身份认同需求;

H3:对转换成本规避正向影响创新社区成员身份认同需求;

H4:对潜在风险厌恶正向影响创新社区社会规范的固化,阻碍跨界创新开展。

(二)创新社区组织规制引导对创新社区社会规范固化的影响

创新社区组织通常期望通过(1)奖励好的(亲社区组织)行为,(2)忽视普通行为,(3)惩罚坏的(反社区组织)行为等手段影响着创新社区成员行为,促使其遵守创新社区社会规范,以阻止跨越社区边界的创新行为。基于此提出如下三个假设:

H5:创新社区组织奖励正向影响创新社区社会规范的固化;

H6:创新社区组织忽视负向影响创新社区社会规范的固化;

H7:创新社区组织惩罚负向影响创新社区社会规范的固化;

本研究基于上述假设构建的理论研究模型. 借鉴国内外已有成熟量表,选择适用于本研究的量表,同时结合人文社科领域创新社区研发行为的调查性认知,设计出问卷的变量题项,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向浙江省内几所本科高校人文社科领域教师发放问卷进行预测试,正式调查选择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三十多所高校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中从事技术创新研究的博士副教授以上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借助微信朋友圈、QQ等线上平台和线下现场走访填写,对测量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7个研究假设均成立,其中R2代表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身份认同、规范固化两个因变量的R2分别为0.523、0.441、0.358,可据此认为因变量被解释水平较高,模型整体拟合程度较好。

二、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创新社区社会规范不断固化并阻碍跨界创新开展的形成机理实证研究表明,创新社区成员个体越痴迷前期时间、金钱和努力等沉淀成本,越想规避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和协调新的关系的转换成本,就会自觉不断强化创新社区成员的身份认同,从而不断促进创新社区社会规范的固化,同时对跨界创新失败风险厌恶也促进了创新社区社会规范的固化。而创新社区组织对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正向奖励与沉默或破坏创新社区社会规范行为的忽视和惩罚则推动了社会规范的分化与解体。根据这样的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意见与建议:

(二)建议

1. 要充分认识创新社区社会规范固化的反创新性危害。

创新社区成员之间共享创新信息,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创新。在这些创新社区里,存在三种主要共享的社会规范:(1)研究优先事项,(2)方法学和(3)绩效(学术)评价规则。随着这些社会规范的不断固化甚至异化,严重阻碍跨界交流与知识重组,从而抑制具有重大意义的跨界创新。

2. 再造创新社区社会规范,重塑科研人员匠人精神。

  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创新社区社会规范才能使创新社区拥有活力、生命力和持久力。创新社区容错机制建立不仅能够激发创新社区成员敢于突破社区藩篱,勇于开展跨界知识重组,跨领域交流与合作,而且还能给这些社区的“出头鸟”“领头羊”吃下“定心丸”。创新社区科研人员应该树立敢问人先、敢于失败、甘于寂寞、淡薄名利的匠人精神,摒弃急功近利、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固步自封的科研作风。

3. 要大力倡导跨界创新氛围。

国家层面的导向作用也尤为重要。首先要在确保国家阶段性重点科技计划攻关项目的同时,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立项上有意向跨学科、多领域选题倾斜,在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遴选中有意向复合型人才倾斜,在对各类人才计划资助期内绩效考核上努力创设多种标准,要充分遵循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规律,适度延长考核期限,不唯论文论、专利论;其次,要在全社会层面大力倡导跨界创新思维培育,跨界创新活动的开展,让跨界融合创新推动工业创新升级,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从而改变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方式与速度,让跨界创新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加速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本文为缩略版,全文见《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0年第2期

http://zxs.ijournals.cn/zgkjzydk/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002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