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此文用户还关注:

英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研究

产出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提交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产出日期: 2019-01-15   
发布日期: 2019-10-10   
作者: 刘娅;

 

摘要: 

本文阐述了近十年来英国科技工作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总体发展思路,分析了在此背景下当前英国国家 战略科技力量的主要构成,包括:以研究理事会为主重点支持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由研究理事会以及前 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等联合支持的大学重点实验室;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研究中心等少数科研机构;由英国 创新署支持的技术与创新中心。在此基础上,从研发方向、承接对象、地域分布等维度讨论了英国政府对国家战略科 技力量建设的几点关键性考虑,提出了针对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字: 英国;建设布局;研发方向;承接对象;地域分布;建设重点

1总体思路

自2004年以来,英国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家战略和规划。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英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定位于:利用其尖端科学基础能力引领未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同时针对研究水平世界一流、产业应用广泛、商业潜力极大的特定领域(特别是高端领域)进行定向突破,并迅速进行商业化和推动技术的国际化,从而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继续把握世界发展主导权。

英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构成是英国政府根据国家自身科研能力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科技工作的需求而响应性地,同时又是前瞻性地进行规划和布局的。因此,近十年来英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总体思路可以归纳为: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任务设定,以公共管理部门牵头,以公共科研体系为主要支撑,有步骤地构建或打造配套科研力量,从而维持并扩大英国在特定领域内的研发优势,同时加速面向社会的成果应用,实现对国家科技整体发展的引领作用,并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领先的知识经济体。

2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构成

英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致可以划分为四支队伍,具体如下:

(1)2.1研究理事会重点支持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

此类机构可细分为两个子类。第一子类是研究理事会重点支持并统筹管理,但在运行上独立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成立时间通常较长,具有长期的、确定的、且较为宽泛的研究领域,在研究和开发的资源、团队以及成果方面已经形成了雄厚积累。例如医学研究理事会于1947年成立的分子生物实验室等。第二子类是由研究理事会等机构发起建立和统筹管理,但运行上侧重于由大学代管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部。此类机构实体根植于大学,以大学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作为其全部或主要的研究力量,建设目的是扶持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有明确聚焦的领域。

(2)前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支持的大学自建重点实验室

英国160余所大学中很多自建有大学实验室,其科研活动对于英国科研实力的形成以及科技事业的战略性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英国政府部门虽然对其并不直接管理或拥有产权,但这些大学自建实验室也被视为英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构成。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政府部门直接支持和管理的科研机构

英国存在一些数量较少的,由政府部门直接支持和管理的科研机构,包括隶属于英国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部的国家物理实验室、隶属于卫生与社会保障部的国家卫生健康研究所等。出于对此类机构业务特殊性、资产所有权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的考量,政府部门将其纳入了直接管理范围,其中以国家物理实验室最具代表性。该实验室是英国的国家测量标准实验室,也是英国最大的应用物理研究组织。

(4)技术与创新中心

2010年,英国创新署以“弹射中心”命名并开展技术与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弹射中心以产业需求为核心,主要任务是进行技术的商业化前期开发,以帮助产业界开发利用新兴技术。2018年正在运行的弹射中心共有10家,未来建设规模还将不断扩大。

3对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启示

对英国的研究为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供了一定思路借鉴。

第一,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应秉持大胆而现实的态度。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围绕国家战略使命,建立一支聚焦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能够跨学科、跨领域开展重大科学技术前沿探索和协同创新的高水平研究、开发和转化队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关键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二,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既要放眼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也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和瞄准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因此,一方面要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计算科学等前沿、交叉、边缘学科不断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加快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新能源、合成生物、高端制造、物联网等特定领域内科技与经济和社会的融合,创造新的技术产业生态;此外,部分战略科技力量需长期稳定地发挥在生态保护、资源环境、农林业资源、生物多样性、重大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的作用,以改善社会福祉和保障国防安全。

第三,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当以公共科研机构和大学为重要依托,充分发挥公共科研体系的既有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同时,对包括现有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进行梳理、优化、整合以及新建。此外,建设中要注意引导社会力量介入,通过资金注入、协同创新、价值链组合等灵活方式,以参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创建新型研发机构等为试点示范,逐步壮大国家战略科技队伍中的民间力量。

第四,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应在拥有一支相对稳定队伍同时,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求进行响应性或某些特殊性的安排。队伍新建与否因需、因事、因时而定,存续与否视发展需要和发展状态可长可短。

第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地理布局,应当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科研资源分布的地貌图,并结合应用需求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来通盘谋划。一方面,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的力量会更多集聚于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所在地区。另一方面,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的地理布局,则需要对包括技术来源、应用落地场景、产业集群等多方要素进行综合权衡,力争既使区域个体拥有发展活力,又在整体范围尽量促进国家的均衡发展。

 

 

此文为缩略版,全文见《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