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的提出,是我国面临人类共同挑战时大国担当的体现,也是中华人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然而,我国仍以高排放的煤电做为主要发电方式,因此要想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就不得不积极推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光伏发电势必将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做出巨大的贡献。
基于此,本文围绕“光伏发电的减排贡献”这一核心主题,首先对光伏发电技术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考察,得到了一条具有较大可能的代际发展路径。随后,使用生命周期评估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光伏技术进行了环境评估,从而得到了其“从摇篮到坟墓”的排放情况。其次,通过结合光伏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成本影响因素,构建并改进了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与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模型来预测三代光伏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电成本的变化情况。最后,结合我国政府及国内外权威机构对双碳工作的整体与阶段性目标的相关阐述,模拟我国未来40年电力需求的变化情况,根据悲观、保守、乐观三种原则假设情景,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未来我国光伏发电的减排贡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铜铟镓硒太阳电池与钙钛矿型太阳电池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2)目前,生产每平方米单晶硅、铜铟镓硒、钙钛矿太阳电池分别需要排放二氧化碳133kg、44kg、80kg。(3)技术、规模因素对LCOE的影响最大,单晶硅光伏的技术、规模因素学习率分别为6.13%、9.37%。2021年情况下单晶硅度电成本约0.37元,2025年情况下铜铟镓硒、钙钛矿光伏度电成本约为0.32元、0.52元。(4)在光伏发电占比达43.2%的情况下,到2060年光伏发电将达122.3万亿度,未来40年光伏发电二氧化碳排放将处于17亿-45亿吨区间,完全替换燃煤发电情况下,平均每年可以减少30亿吨潜在二氧化碳排放。
-
当前,人工智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对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全球各大智库机构也都非常重视,针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多维度研究。中信所AI中心承担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职责,积极开展国际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情报研究和创新决策支撑研究,为科技部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等决策主体提供人工智能战略决策咨询服务。自AI中心成立以来,对人工智能战略研究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提高战略研究支撑服务水平,开展了基于事实型数据的人工智能战略研究资源建设工作,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研究数据库和服务平台。
本研究基于中信所AI中心自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研究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对专题数据库的专题和统计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前沿动向、创新产出、重点企业、高端人才的数据维度进行分析,并对产业专题和伦理治理模块的数据进行专题分析。通过分析,可以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研究数据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并了解如何通过这些数据资源为人工智能科技情报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支撑服务。
-
为加快新兴技术产业布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议题,深入了解目前我国新兴技术产业政策作用面,能够更好的支撑未来新兴技术产业政策制定。本研究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模型(SNM)理论,构建了针对新兴技术政策感知机制,通过对人工智能政策的应用,验证该模型的可用性。结果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类政策工具使用较为均衡,其中对于科学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工具使用较多,说明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处于技术生态位向市场生态位过渡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进一步的发展,未来可以考虑采用更加均衡的方式制定政策。本研究融合SNM理论和政策工具模型的思想,构建基于SNM的政策感知机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进行验证的过程中,未来需要考虑扩大政策的时间范围,并考虑引入相关市场数据。
-
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和我国迅速崛起,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贸易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有所抬头。个别国家通过技术垄断和封锁对我国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负面影响持续增加,使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受到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指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的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增强维护国家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能力。可见,新发展格局下亟需强化产业链安全的理论研究,在世界经贸格局变动下维护我国产业链安全。
“双碳”目标指引下,绿色低碳和加快电动化转型是汽车产业迈向碳中和的主要路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速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和变革。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保有量快速攀升,据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实现量的突破,处于逐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然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在逆全球化国际形势下,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面临的风险日益凸显。从中短期来看主要是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型断链和卡链,长期风险主要是新的“二元全球化”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干预引发的超市场力量型“卡链”和“断链”。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紧密连接,任何一个环节的稳定和安全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消极的影响,也会阻碍经济循环的顺畅运转。然而,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和条件,一旦发生但风险因素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相反这些因素总是潜藏起来,不被察觉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面临风险识别和现代化水平提升的紧迫性。因此,维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需要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以及加快构建产业链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测体系等方面加强研究。
-
科技报告是科研人员为了描述其所从事的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并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的特种文献。建立健全新疆科技报告制度体系,有利于加强科技计划协调衔接,避免科研项目重复立项,减少财政资金浪费;有利于实时地检验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广大科研人员共享科技成果,提高后续研究的技术起点,提升研究效率和效益;有利于社会大众了解最新科研进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