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龙 联系专家>>

个人基本信息

  • 出生年:
  • 最高学位:
  • 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 人才简介:
  • 1964年
  • 博士
  • 教授
  • 刘汉龙,1964年3月出生。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主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工结构专业。1988年获河海大学勘测工程系工程地质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7月,在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4年11月到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做访问学者。2000年6月到荷兰Delft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并作为中国惟一特邀代表出席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召开的第一届世界青年岩土工程师大会。1997年6月开始任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曾担任1998年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主席,1999年第八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秘书长和2002年第六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大会主席。1996年4月至1997年5月受日本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在日本国立港湾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后并受聘客座研究员,日本方合作研究者为井合进博士。在日期间,对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震害结构,发展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理论,从室内和现场试验、地震破坏的机理、液化程度的影响、地震残余变形、结构的抗震加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日本神户大地震后港工结构物的复旧和重建,日本NHK电台专题报道,受到了日本国立港湾技术研究所和日本岩土工程界高度评价,获得了日本岩土工程学术最高奖??1999年度日本地盘工学会唯一最佳研究论文奖。近5年来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1)系统地进行了土体地震永久变形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研究。其成果获得了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展地震液化后大变形等前沿课题研究,建立了实用的地震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和数值分析方法;(3)在地基基础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方面,自主开发了用于软基加固的振动沉模现浇管桩、复合加筋排水褥垫、袋装预压水囊、轻质混合土等8种专利技术以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工艺,并在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等工程推广应用,发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近5年来发表专著2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回国后开始主持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工作,负责“211工程”岩土工程项目建设,研制和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土工试验仪器,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岩土工程实验室。

工作履历信息

服务工作单位中文名:
研究方向:
团队成果:

奖励/荣誉信息

奖励/荣誉名称:长江学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江苏省优秀力学工作者称号,江苏省优秀中青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杰出青年,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称号,
奖励备注:

项目信息

  • 项目中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