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此文用户还关注: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上传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产出机构: “中国甘肃”门户网站http://www.gansu.gov.cn/art/2018/6/8/art_4786_364087.html
发布日期: 2018-06-08   
上传时间: 2018-11-13   
政府发文编号: 甘政办发〔2018〕90号   
作者:

 

关键字: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8〕9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甘肃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6月3日

  (本文有删减)
 

甘肃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系列决策部署,加快先进制造产业发展,全力构建绿色、低碳、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有效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制造业创新体系基本完善,掌握一批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建成60个省级示范项目,争取10个项目进入国家试点示范项目,建成25个智能工厂/车间,制造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覆盖80%以上重点企业。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力争在重点产业打造1—2户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基本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的工业绿色发展体系。

  力争到2025年,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大幅提升,服务型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基本建成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周边地区的服务型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重点制造业整体实力跻身行业前列,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先进制造业2020年和2025年预期指标  

 

类别

指标

2017年

2020年

2025年

创新能力

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0.70
(全国0.95)

1.2
(全国1.5)

1.60
(全国1.68)

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

0.27
(全国0.44)

0.40
(全国0.7)

0.80
(全国1.10)

质量效益

先进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

80.5
(全国83.5)

82.5
(全国84.5)

85.0
(全国平均水平)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

----

比2015年提高1个  
百分点
(低于全国3个百分点)

比2020年提高2个百分点
(低于全国2个百分点)

两化融合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3(%)

50
(全国60)

65
(全国70)

80
(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4(%)

36(全国42)

50(全国55)

64(全国平均水平)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

比2015年下降18%
(全国平均水平)

比2017年下降34%
(全国平均水平)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

----

比2015年下降22%(全国平均水平)

比2015年下降40%
(全国平均水平)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

比2017年下23%
(全国平均水平)

比2017年下降41%
(全国平均水平)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8(全国70)

70(全国73)

79(全国平均水平)

 

 

  备注:1.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先进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共计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

        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总数量。

        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的平均值。

  二、重点任务

  (一)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装备产业,大力培育新兴装备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装备制造业研发模式、制造模式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提高智能制造和集成应用水平;逐步实现装备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兰州市及兰州新区形成能源化工、重离子、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天水市壮大电工电器、电子制造产业基地规模;增强酒泉市、武威市、定西市新能源、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实力,力争全省形成产值1000亿元的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年均增长12%。

  1.石化通用装备。重点发展石油钻采、炼油化工和煤化工装备,推进石化通用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突破高端石化通用装备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关键部件性能和可靠性,大力开发适应资源聚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各种复杂状况的石化通用装备。到2020年,石化通用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年平均增速达到 8%以上。培育出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装备制造企业,打造兰州新区石化通用装备配套产业集群,建成1个国家级高端智能石化通用装备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检测与评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国家认定3个企业技术中心。

  (1)积极推进高端智能石化装备发展。支持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兰州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研发高端智能钻采、炼化装备,研发生产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天然气和石油长输管线智能制造装备及输送关键设备、大型天然气液化储运成套设备。2018年实施兰石集团有限公司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兰州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环保装备生产研发基地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2019年,实施兰石集团有限公司15000米浮式海洋平台钻井包、海洋钻井平台电控系统装置生产线技术改造、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工厂建设等重点项目。2020年,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兰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兰州高端铸、锻造产业园重点项目建成。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2)突破高端石化通用装备关键共性技术。依托酒钢集团公司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和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哈密大型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支持兰石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煤化工关键设备及其配套设备,推进能源装备研发设计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高端装备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建设等项目。2019年,建成庆阳能源化工集团装备制造园石油机械生产基地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2.电工电器装备。重点加快新一代智能化输配电装备制造,推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智能型高中低压开关设备、高效节能变压器、中型水电成套设备、数字电缆光缆等设备和产品向智能、集约及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到2020年,力争电工电器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平均增速达到8%以上。

  (3)推进电工电器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依托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优化电工电器产品,开发生产高、中、低压智能化输配电系列产品,推进智能配电用电装备在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和特种行业应用。2019年,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建成全省电工电器制造企业行业工业云“双创”服务平台。重点实施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水电工电器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中高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智能制造系统、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高端低压电器元件智能制造及产业升级、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电工电器产品检测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4)推进电机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电机为龙头、电机系统为主干,重点发展数控机床主轴永磁同步高速电机和一体化数控车床主轴永磁同步高速电机和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重点发展电力、风电、太阳能等错峰飞轮储能电池组、应急飞轮储能电源、流体发电等新能源产品;在中小型发电机领域重点从船用电机制造发力。2018年,大力推进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与宁波菲仕电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以宁波菲仕电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为主,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为主,形成必要的合作纽带,扩大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重点实施电机及发电设备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项目,完成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实现电机产品的转型升级。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3.军民融合高端装备。推进真空技术、高温高压控制阀门、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化和军用雷达、航天自动控制、航空专用电机等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加快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专业化、开放型生产体系。到2020年,全省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8%以上。

  (5)推进兰州市、天水市、白银市、酒泉市等4个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整机制造、航空配套、地勤服务装备。着力构建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资源多层次共享、产业集聚、协同创新平台。三年内建设20个以上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施高分遥感数据产业应用平台等项目建设。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省科技厅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6)争取建成兰州航天真空装备产业园和军民结合产业园。争取兰州真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真空装备产业园,推动高端真空装备生产单元、军品生产单元、真空获得装备生产单元、大型真空环模设备生产单元建设。支持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长风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聚力打造特种电机产业,加快高温高压控制阀门、航空航天材料、高分专项、电推进系统等领域产品产业化。加快智能电动伺服控制系统和电作动驱动及传动系统产业化,稳妥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引导无人机、军用雷达、通信卫星、遥感等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实施军民两用电子装备外场测试场和广域无人机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

  配合部门:省政府国资委

  (7)加快核产业相关装备发展。推进兰石集团有限公司研发试制核乏燃料贮存及外运成套设备,并使其产业化生产能力2018年达到18台,取得核乏料贮存运输设备设计及制造核级证。发展高等级压力容器及核电站用泵、阀门、电机、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等产品;推进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核电装备的国产化进程,解决核电1E级(核安全级)开关设备的抗震、耐老化、小型化等技术难题,打破核电开关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实施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核电1E级开关设备产业化、核电FC柜专用互感器及系列绝缘件的研发建设、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核乏料贮运设备国产化、核电乏燃料冷却系统关键设备研制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8)打造天水飞机维修、改装和解体循环产业。支持中航天水飞机工业公司等企业发展飞机拆解与改装产业,2018年,争取取得货机改装相关资质。实施民航飞机拆解和货机改装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4.重离子装备及技术应用。建设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新区大科学装置示范园。积极推进中科院近泰基重离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到2020年,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基地、武威重离子治疗示范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国家级重离子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园,并辐射带动重离子相关产业发展。

  (9)加快研制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关键装备。优化性能指标,制订完善产品技术标准,完成注册检验和临床试验,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重点推动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应用示范区、武威重离子产业园装备制造项目、兰州新区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区重离子医用加速器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发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相关产业化应用作用,形成相关配套产业。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10)建立重离子诊疗信息中心。争取建成集医疗服务和装置运行维护为一体的重离子诊疗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应用紧凑型注入器、超导同步环、超导旋转机架等新兴重离子治疗关键设备,研发和推广呼吸门控和思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等治疗新技术。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11)建设核孔膜专用加速器生产及重离子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依托近代物理所建设国家级离子加速器检验检测中心,研发新型离子加速器技术、辐照育种新技术,打造核孔膜产业。2019年起,实施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5.新能源汽车。全力打造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储能电站、汽车零部件、充电设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绿色能源全产业链。到2020年,初步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品牌产品为支撑的研发、制造、售后服务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12)支持兰州新区纯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年产6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搬迁改造扩能项目、兰州亚太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制造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13)支持嘉峪关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继续加快嘉峪关市一特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万辆多功能整车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建设。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14)加快开发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等共性关键技术。推进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万吨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平凉市福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推动二次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建成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聚集区,引领甘肃省乃至全国的锂电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行业发展。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15)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引导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充电设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附件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金昌市废旧电池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2018年组织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2019年构建动力蓄电池追溯信息化管理体系和线上交易平台,实施废旧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示范项目,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全面运行。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6.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发展铁路机车维修再造、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盾构机装配制造、现代智能化有轨电车,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机车、客车、货车修造生产平台,打造中车集团西北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服务基地、西北区域总部基地和向西开放开发战略基地。到2020年,全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约20%。

  (16)加大轨道交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兰州交通大学等企业和单位加大轨道交通制造业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力争占年销售收入的3?5%以上,开发主要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年内建设牵引传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系统集成、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国家级实验平台4家。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17)开发新一代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实施天水铁路电缆公司轨道交通及高速列车信号传输系列电缆产业化升级改造(出城入园项目)、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铁及轨道交通用高附加值的铜铝复合及碳纤维复合新材料开发及产业化、天水星火机床公司高端数控轨道车轮、轴专用加工设备研发等项目。2020年,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一期工程)建成。谋划推动中车集团在西部售后服务中心及中国中车西部总部布局。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7.新能源装备。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光热发电装备、核电配套设备和生物质能装备,围绕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配套体系,提高关键零部件省内配套率,形成酒泉市、武威市等地新能源装备产业化基地。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400亿元,年均增速6%以上。

  (18)促进风电装备产业聚集发展。发挥酒泉市、武威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平台和重点企业的作用,加快兆瓦级风电成套机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风电机组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水平,积极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入驻园区。支持甘肃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武威航天万源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强化关键核心部件本地化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带动力,完善风机制造产业链,促使产业聚集。重点实施中国航天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化风电整机成套设备研发制造、甘肃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质监局

  (19)加快推进太阳能光伏/光热装备产业聚集发展。重点研发高可靠性全天发电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及关键设备,高温吸热工质、储热材料及系统,新型反光材料及低成本反射镜等装备。推进甘肃兴能太阳能有限公司陇南移动产业园一期300兆瓦铜铟镓硒项目建设,争取2019年开工建设300MW铜铟镓硒柔性薄膜太阳能生产线。促进武威市等地与中国建材集团,在碲化镉、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及设备制造领域开展合作。实施并完成兰州新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00MW自清洁太阳能电池组件DSP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线性菲涅尔式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玉门中尚明德光热发电有限公司5万千瓦太阳能槽式光热发电装备加工、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VCI技术光热发电装备制造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8.电子及通讯装备。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专用设备,打造西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延伸带动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的发展,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20)打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发挥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骨干作用,加大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元器件工艺技术研发,提升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新型功率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能力,延伸发展集成电路专用封测设备模具、高端引线框架、半导体封装材料等配套产品,加快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发展,掌握倒装芯片(FC)、系统级封装(SIP)、芯片级封装(CSP)、圆片级封装(WLP)、硅通孔(TSV)、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重点实施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扩大规模、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学蚀刻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21)加快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业发展。跟踪支持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基础研发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射频电路、新型存储芯片等重要产品的生产线建设与投产。2019年,实施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能力建设、系列肖特基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22)加快应用电子设备产业化进程。发展汽车电子、机床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交通电子等产品,开发智能家庭终端等三维数字产业上下游硬件设备。重点实施兰州北科维拓三维大数据智能制造产业园、甘肃硕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力能效智能无线采集终端开发及生产应用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

  9.节能环保装备。重点发展电厂煤干燥与水回收装备、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成套装备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成套装备等,实现全省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到2020年,在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领域形成1—2个区位优势突出、技术先进、配套健全、发展规范的省级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示范基地,培育5—8户产值在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年均增速15%。

  (23)加快发展节能装备。支持兰州锅炉制造有限公司重点研发生产65吨、80吨、100吨等大吨位高效环保煤粉锅炉,加快高效换热节能装备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应用,加强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电机及变电设备的研发与推广,以兰州市为中心,推动电机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2019年,推动兰州电力修造有限公司建立国家级烟尘污染技术检测中心。实施兰州锅炉制造有限公司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成套设备产业化、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电厂煤干燥与水回收装备产业化、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高效节能电机产业化、兰石换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大型高效换热成套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化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质监局

  (24)加快发展环保装备。加快发展水泥、有色冶金、钢铁、石化行业烟气脱硫脱硝、防尘除尘技术装备,推进烟气综合处理一体化、高压静电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扬尘治理设备等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推动垃圾无害化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2018年,建成甘肃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治沙装备制造基地、东方瑞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核电技术废物热解气化处理等项目;2019年,建成兰州长征机械有限公司国产825高压空冷器成套技术产业化等项目;2020年,建成兰州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环保装备生产研发基地。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质监局

  10.高端数控机床。重点发展大中型智能专用数控精密机床,加快形成天水市、兰州新区两个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绿色智能、集成协同发展。到2020年,高档数控机床产值达到20亿元,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应用企业占比达到50%以上,培育1—2个国家级重点试验室和高档机床工程技术中心。

  (25)建设高端数控机床孵化园。依托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体、关键核心零部件为支撑、市场应用为保障,开发推广柔性加工单元、柔性制造系统,大力发展大型、精密、智能、高速数控锻压机床和重型、超重型智能数控锻压机床以及自动剪切等装备,推进绿色智能、集成协同制造。针对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电子信息设备、工程机械、农用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石化装备等重点领域的国内外需求,研发相应的高档数控机床、先进成形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支持机床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研发。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11.农机装备。重点发展高参数、高可靠性大中型农机装备和中小型丘陵山地农机装备,培育旱作农业农机装备产业集聚区。建设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现代服务型农机装备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农机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26)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广“互联网+农机”发展模式,完善农业现代化装备产业发展体系。以动力机械和设施农业装备为重点,在兰州新区集成大型拖拉机、玉米、马铃薯等种植收获农机产业集群;以种子和节水灌溉机械为重点,打造酒泉集成制种、草产品加工农机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甘肃酒泉节水科技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以旱作农业机具为重点,打造天水保护性耕作、果蔬加工农机产业集群。实施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端种业装备生产基地扩能改造、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精量灌溉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兰石集团有限公司高端动力装备产品产业化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27)加快青贮饲料裹包青贮设备产业化转化。支持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发展适于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青贮牧草收获打捆的机械化设备技术。优先发展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中大马力拖拉机电液提升器、大中型联合收获设备、大中型动力机械配套机具、大型运输设备技术等。实施省机械科学研究院青贮饲料裹包青贮设备产业化、高端动力装备产业化和山丹大地伸农牧公司年产4000台山地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生产线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专栏1  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重点工程  

    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重点发展石油钻采、炼油化工、海洋石油工程、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电工电器、现代农机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新型真空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加快形成绿色、智能、协同制造为特征的先进制造模式。
    1.推进兰石集团有限公司研发高端智能钻采、炼化装备。重点发展15000米陆地钻机、12000—15000米浮式海洋平台钻井包产品、6000马力压裂设备、大型高压超常温加氢反应器、催化裂化装置、高压换热器、大型反应器、智能钻机等。
    2.推进中科院科近泰基医用重离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相关配套产业,推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相关产业化应用。
    3.推进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水电工电器产业园建设。发展新一代智能化输配电装备,在252kV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核电1E级开关设备、轨道交通及船用开关设备及智能低压电器、1000kV直流大截面架空裸导线、220kV高压交联电缆等领域实现突破。
    4.推进中车兰州机车公司城轨车辆造修及动车组高级修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铁路机车维修再造、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机车、客车、货车修造生产平台。
    5.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储能电站、汽车零部件、充电设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绿色能源全产业链。支持兰州新区纯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嘉峪关市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支持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万吨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引导企业加快充电设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附件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金昌市废旧电池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

 

  (二)新材料产业。强化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加大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端结构材料、电池材料、生物质材料等绿色低碳新材料。到2020年,培育5个左右省级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初步形成镍钴新材料、铜铝新材料、羰基金属、高性能橡胶、高性能纤维等16个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聚集发展。 

  12.新型有色金属材料。推进金昌市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铜钴及氧化物粉体材料和粉末冶金、镍铜钴高纯金属、高性能合金、表面处理材料等镍钴新材料;开发高档电解铜箔、高强高导铜合金线材、精密铜/镍合金加工材、高性能特种铜管铜材、新型铜基电工材料等;发展高纯硫酸铜、微晶磷铜球等高端电镀材料;开发贵金属医药中间体、高纯贵金属、贵金属粉体材料以及贵金属催化剂等系列产品,形成以镍钴铜为主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20年,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28)推进电池材料及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依托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池材料原材料资源优势和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科研优势,将我省已经形成的和未来即将形成的锂离子电池、电池材料产业纳入园区,以园区化的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推动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与湖南瑞翔合作发展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引入国内外有实力企业发展锂离子电池用碳酸锂、镍氢电池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极储能材料,推进系列四氧化三钴、系列三元前驱体、高品质球镍、纯相球镍、覆钴球镍等产品提升和扩能。实施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金昌分公司100kt/a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kt/a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用四氧化三钴和80kt/a硫酸镍扩能技术改造、江苏舜天集团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锂电池阴极材料、天祝宏氟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园六氟磷酸锂电解质生产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29)推进镍钴新材料发展。重点发展镍及镍基合金、钴基合金、镍钴铜粉体材料、镍钴铜金属盐化工材料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依托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万吨羰基镍项目发展羰基镍丸,打破国外企业对国内羰基镍丸市场的垄断。借助自有多种单质金属粉优势,发展多元合金粉,发展高端粉末冶金用粉体新材料喂料产业。2019年,培育组建羰基金属创新中心,建设粉末冶金制品产业园,推进增材制造(3D打印)粉体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示范。2019—2020年,实施羰基镍及铂族金属原料制备技术改造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30)推进电工材料发展。积极开发变频电缆、紫外光辐照交联电缆、风电用电缆等特种电缆,实施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能辐照交联电缆,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低温超导电缆、超微细电磁线、自粘复合漆包线、新型微晶铜铬电工材料等产业化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13.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异氰酸酯、高性能氟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树脂、水性高分子材料、环保功能树脂及涂料等先进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延伸发展精细化工、新型化工材料等下游产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形成1000亿元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链,石化中高端产品比重由25%提高到35%以上,精细化工产品比重由30%提高到45%以上。

  (31)积极推进建设兰州新区精细化工产业园。依托兰州石化公司初级化工产品,培育发展高端化工产品、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中间体和清洁燃料等产业集群。2018年,加快推进含氟新材料、兰州助剂厂搬迁等5个项目落地,2019—2020年,推动兴达集团年产16万吨聚苯乙烯等3个项目落地。产业园三年完成投资80亿元,到2020年形成120亿元产业规模。谋划实施兰州石化公司9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和2万吨/年碳五加氢石油树脂装置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32)建设以白银市和金昌市为重点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白银市重点建设氟化工产业基地、刘川工业集中区碳纤维产业园;金昌市、白银市重点建设氯碱、硫化工产业基地。2018年,白银昌元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重铬酸钠及配套清洁生产、兰州科天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水性聚氨酯产业化及其应用等项目建成投产或达产达标。2019—2020年,金川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300kt/a PVC填平补齐、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8万吨/年TDI生产线、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00吨电子级超纯氟化锂、碳纤维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科技厅

  (33)建设以敦煌市为重点的聚芳硫醚产业基地。加快聚(芳)硫醚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进度,争取敦煌西域特种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建成聚芳(硫)醚新材料创新中心,并实施聚芳硫醚循环经济产业链(二期)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34)推进凹凸棒材料发展。加大中科院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支持力度,依托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兰白地区布局凹凸棒产业园。鼓励白银市、张掖市和其他凹凸棒资源富集区投资建设凹凸棒石霉菌毒素吸附剂、凹凸棒石重金属土壤修复剂、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抗菌材料、农林保水剂等项目,逐步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实施甘肃汇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500万吨凹凸棒加工、甘肃鑫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000吨凹凸棒石精制石油脱硫剂、甘肃鑫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凹凸棒石煤固(脱)硫催化剂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14.高端结构材料。重点发展铜及铜合金、铜基多元合金、铝基和铝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积极向轨道交通用铝、建筑铝型材、汽车轮毂、铝制车厢及集装箱、铝膜板、铝制换热器等终端产品延伸。到2020年,力争铜材加工量达到80万吨,铝材加工量达到300万吨,铜、铝初加工率达到100%、深加工率达到60%,形成1500亿元铜铝合金及深加工产业链。将兰州新区建成西北地区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

  (35)打造铜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链。兰州新区延伸发展铜精细加工、铜基电子信息材料。实施正威国际集团年产25万吨低氧光亮铜杆及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项目、兰州威特焊材炉料有限公司10000吨/ 年铝及铝合金焊丝生产线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36)推进铝材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嘉峪关市依托酒钢集团公司135万吨电解铝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铝材及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生产节能建筑铝材、铝制脱氧产品和高端铝合金电缆等。2018年,做好酒钢天成彩铝有限公司彩铝铝材精深加工箔材、甘肃益工新材料公司25万吨高精度交通用铝板等项目前期谋划。2020年,酒钢天成彩铝有限公司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或达产达标。白银市加快发展铜铝、钛铜复合材料及高性能铜铬锆合金棒材等高端产品,进一步延展铝型材深加工产业链,重点推动白银有色集团厂坝300万吨/年采选扩能、加快白银有色集团铜冶炼技术提升改造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37)提高铜材就地转化率。金昌市发展高纯铜、白铜系列产品、高性能铜合金及其加工材。加快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选扩能降耗技术改造建设进度。推进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船重工合作,拓展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在海洋船舶领域应用。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38)推进电解铝产业发展。2018年,推动酒钢集团公司、白银市与中铝集团战略合作,在省内规划建设50万吨电解铝项目,并利用国家新能源绿色发展就地消纳优惠政策机遇,适时投资建设100—200万吨电解铝项目,大力发展建筑铝模板、铝制天桥、汽车用铝、通用航空用铝等铝精深加工产业。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

  (39)打造西北有色金属三大服务平台。推进绿色金融支持有色深加工发展,逐步形成西北有色金属服务平台。兰州新区金属物流园二期工程争取2018年底建成,形成50万吨有色金属仓储规模,争取西北有色金属期货交割仓库授牌并投入运营;甘肃西部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兰州贵金属交易所力争2018年完成注册,2019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政府金融办

  15.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发展稀土研磨、贮氢、永磁、发光等稀土功能材料,实现由生产稀土分离产品向生产高端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转变。到2020年,力争形成50亿元产值的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产业链。

  (40)推进稀土加工分离一体化改造工程。支持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加大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加大新产品和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推进超细稀土氧化物粉体材料、超材料等纳米功能材料制备、氧化钇透明陶瓷制备研发和高端白抛光粉生产工艺、LED氮化物荧光粉、稀土催化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智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依托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金阳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钕铁硼磁性材料向稀土永磁电机延伸,稀土贮氢合金粉向镍氢动力电池延伸,镧铈类化合物产品向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延伸,高纯铈类化合物产品向纳米氧化铈、高端液晶抛光粉延伸,稀土发光材料和荧光材料向稀土LED 荧光粉、稀土节能灯照明延伸,稀土化合物产品向稀土镁合金、稀土铝合金、记忆合金等高端材料延伸。重点实施高纯稀土金属及特种合金生产线项目、高效稀土催化剂生产线、甘肃金阳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8000吨/年高性能稀土抛光粉生产线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专栏2  先进制造业新材料重点工程  

    依托我省原材料产业基础和科研、资源、人才等比较优势,加大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延伸拓展产业链,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端结构材料、电池材料、生物质材料等绿色低碳新材料,提高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
    1.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依托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加快建设粉末冶金制品产业园、电池产业园、电镀产业园和电工材料产业园,推动兰州金川科技园与湖南瑞翔合作发展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引入国内外有实力企业发展锂离子电池用碳酸锂、镍氢电池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极储能材料。
    2.支持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稀土加工分离一体化改造工程。加大高端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实现由稀土分离产品生产向高端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生产转变。
    3.推进增材制造(3D打印)粉体材料开发与应用示范。重点发展氧化铜粉、氧化亚镍、超细钴粉、镍基合金粉、羰基镍粉、羰基镍铁粉等粉体材料,发展高端粉末冶金用粉体新材料产业,培育组建羰基金属创新中心。
    4.推进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端结构材料等新材料发展。推动金昌超细金属及氧化物实验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兰州科天水性科技有限公司水性科技产业园、兰州新区年产15万吨钛镁合金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

 

  (三)现代煤化工产业 。以园区化、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为重点,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油煤共炼等新型煤化工,建设加快建设陇东和河西两个煤化工基地。到2020年,全省煤炭产能达到8000万吨,其中,1000万吨煤炭发展现代煤化工,形成500亿元产值的煤炭及煤化工产业集群。

  16.推进陇东煤化工基地建设。依托华煤集团有限公司、平凉华泓汇金煤化工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煤制乙烯、煤制丙烯、煤制乙二醇产品,开发甲醛系列、醋酸系列、二甲醚系列等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推进油煤共炼。拓展化工原料来源,提高化工原料多元化水平,探索开发发展以新型高能植物等为原料的生物质新能源,力争在能源化工领域有新突破。引导和支持华煤集团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石化企业合作建设煤制烯烃项目,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争取在华亭再布局建设12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推动省能源化工投资集团与平凉华泓汇金煤化工公司通过战略合作在平凉市再布局建设18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推动陇东地区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加快转化。重点推动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处理60万吨甲醇制20万吨聚丙烯(FMTP)、甘肃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一期、兰石能源工程研究院千吨级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等项目建成投产或达产达标,加快华煤集团有限公司2×60万吨煤制甲醇改扩建及烯烃转化项目前期。谋划实施华亭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醋酸生产线和年产6万吨聚甲醛等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政府国资委

  17.推进河西煤化工基地建设。依托酒钢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酒泉循环经济产业园、酒泉瓜州县柳沟煤化工产业园和张掖煤化工产业园,促进产业纵向延伸,与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横向融合,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构筑河西地区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延伸发展煤制燃料、煤制精细化工品、煤制氮肥等产业链。实施甘肃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一期工程项目、张掖晋昌源煤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中温焦油加氢处理、煤制气技术改造等项目,支持煤炭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所合作,谋划推进煤制PX、PE多联产一体化项目。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政府国资委

专栏3  先进制造业现代煤化工重点工程  

    打造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天然气、煤炭分质利用等产业链,加快建设陇东和河西两个新型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
    1.打造陇东新型煤化工基地。 鼓励华煤集团有限公司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石化企业合作建设煤制烯烃项目,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切实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
    2.打造河西新型煤化工基地。以酒钢集团公司煤炭分质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做好煤热电及油气化多联产技术、产业链延伸等技术研究,在煤炭分质高效利用、资源能源耦合利用、污染控制等方面开展示范。
    3.支持煤炭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谋划推进煤制PX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华亭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年处理60万吨甲醇制20万吨聚丙烯(FMTP)、甘肃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一期、兰石能源工程研究院千吨级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等项目建成投产或达产达标,加快华煤集团2×60万吨煤制甲醇改扩建及烯烃转化、张掖市晋昌源煤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中温焦油加氢处理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甘肃金河新能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金昌煤炭清洁利用40万吨PE多联产一体化、华亭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醋酸生产线和年产6万吨聚甲醛等项目前期谋划。到2020年,煤炭清洁利用及煤化工用煤量占全省煤炭产量的70%以上,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三、工作路径

  (一)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兰白、河西走廊、陇东南”三大经济区的先进制造业绿色空间布局框架,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区域特色产业相互补充、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兰白地区发挥创新引领核心作用,建设绿色工业创新示范区;河西走廊经济区以新能源消纳为主,推进新能源装备、新材料发展;陇东南经济区以装备制造为主,加快推进电子、电工电器等装备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加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聚集发展的重要平台。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

  (二)实施创新引领。全面落实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充分发挥创新动力资源,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依照国务院对兰州新区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创新孵化平台,加大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争取设立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创新,支持科研院所与重点企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新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新业态,引导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应用,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经营模式和流程再造,实现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制造。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

  (三)推进智能制造工程。研究制订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培育系统集成、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遴选若干试点示范项目,加大装备、电子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力度。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细化方案措施。大力发展工业大数据,加快建设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贯彻落实好工信部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网络化改造、平台体系、安全体系、IPv6等集成创新应用。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遴选若干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开展试点。支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开展省内企业“上云”行动,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推进工艺经验的程序化、工业知识显性化和工业智能的云计算化。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四)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制定《推进工业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专项行动计划》,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强化对先进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每年针对企业反映出需要各级各部门帮助解决的具体问题,列出行业和企业问题清单,制定目标责任,精准对接。制定年度《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建立重点项目库。每年遴选一批投资额5亿元以上、10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龙头引领、关键节点示范项目,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责任清单。从项目前期、开工、资金、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统计局等  

  (五)引导产业协调发展。强化与央企对接,加快央企合作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央企在甘项目加快落地实施。进一步引导国有企业主动“扛责任、扛任务、扛指标”,对完不成任务的企业主要负责人由省政府国资委或省政府领导约谈,必要时可予问责。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放手发展,对重点纳税企业实行税额包干制,超额部分实行返还制度,支持企业项目建设、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增投资、上项目、扩规模,围绕产业协作配套,以担保增信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牵头部门:省政府国资委、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

  (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争取在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无人机、核产业、绿色制造、新能源消纳、重离子装备及应用等方面开展多领域的产业合作,协调推进签约在建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定点招商、精准招商,瞄准世界五百强和国内外重点企业的产业和项目,通过对接改造、嫁接,参与我省产业和项目建设,鼓励我省企业采取股权转让、相互持股、合资合作、重组上市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推进资源整合和技术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谋划实施跨省间双方或多方合作“共建园区”,积极参与“飞地经济产业园”,引进发达地区外向型企业落户甘肃各类开发区,推动异地扩能、产业链延伸,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省商务厅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统计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各成员单位,研究制订推动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具体推进措施,及时解决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同推进重点目标任务和重大工程实施。各市州、兰州新区要紧紧围绕《甘肃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甘政发〔2018〕17号)和《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甘政发〔2015〕90号),结合本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并结合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本地区先进制造业布局、重点项目,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加大推进力度,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牵头部门: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及兰州新区

  (二)落实政策支持。充分对接国家相关政策,争取《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6〕844号)中国家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支持。认真落实省上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大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进一步争取国家和省上财税支持,设立运作好先进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产业基金。每年筛选一批重点项目,优先列入省内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范围。

  牵头部门: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三)优化产业集聚和产业体系建设环境。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市州级工业园区(开发区、经济区),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投入力度,争取2020年底前,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供水、供电、道路、通讯、供暖、天然气和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部完善,增强园区承载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条件和能力。围绕产业链集中支持特色产业园产业协同发展。   

  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配合部门:省工信委、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等

  (四)依托市场和资源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采购优势,与国内外企业加强合作,凡合作引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在土地供应、项目建设、基础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对重大投资项目,政府及相关部门全程跟踪,及时做好协调服务。同时引导国内外相关配套企业到甘肃投资,逐步形成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凡合作引进的产业和重大项目享受省政府相关优惠政策。

  牵头部门:省财政厅

  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工信委、省地税局、省国土资源厅

  (五)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引进一批外向型、国际化、复合型的急需紧缺实用人才和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鼓励激励、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扶持等方面先行先试,采取联合攻关、项目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加大对工业人才的选拔任用力度,引进和选拔一批懂工业、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到市县政府、国有企业任职。由省级人民政府对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颁发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牵头部门:省政府国资委、省人社厅

  配合部门: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

  (六)完善考评机制。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建立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崛起统计体系,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建立统计调查制度和数据发布制度。完善工业强省考核指标体系,指导全省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强化环保执法监督、节能监察、清洁生产审核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定期开展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崛起状况调查和评估。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开展绿色评价,支持企业申报先进制造业绿色工业设计试点。

  牵头部门:省统计局、省工信委

  配合部门:省环保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